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应邀为我院开展线上讲座

2021年12月20日  浏览次数:


12月18日下午,我院特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常务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陈昌凤教授开展线上讲座,主题为“新技术环境下的传播伦理问题”,讲座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学院多名师生到明德三号楼210会议室现场聆听,讲座由刘健博士主持。

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人们在信息传播的手段及形式上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这种改变不但影响着世界的经济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媒介伦理观念的改变。在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全球化的环境下,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媒介伦理观念,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陈教授从五个维度对新媒介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陈教授讲述了数据主义的价值观,在数据运用VS数据主义这一板块中,陈教授结合当下大数据运用实例对信息传播的技术拓展、算法主义的影响、数据主义的核心和理念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以疫情中美国两党的政府管理模式、2012年的达沃斯论坛、《未来简史》等多个实例阐明“数据是这个时代的货币和黄金”,“数据主义是新型宗教”等观点。除此之外陈教授还讲解了数据的三个特点:无条件相信数据、算法支配世界、高价值是“信息流”。第二,陈教授以Facebook更名的影响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推及到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价值观并结合3D技术在美国野火报道、纽约帝国大厦租户在疫情下的影响调查中的运用,讲述了元宇宙在新闻中的运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她强调元宇宙是一个新的平台,但是不是全新的创造。

第三,陈教授通过对比传统的人机关系和人工智能时期的人机关系简述社交机器人概念,指出人工智能改变了人的行为,传统的机器人中介思维被改变,机器人成为了信息源,人和人工智能建立了社会关系。第四,陈教授就计算宣传方面重点解析计算宣传中的“深度伪造”,分析了信息的操控,并结合当前政客被伪造的事件、恐怖分子控制美国博士生社交事件向同学进行讲解。第五,陈教授结合亲身经历和美国犯罪评分案例从个性化与公共性、价值偏向两个方面阐述算法伦理,指出个性化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和算法引起的价值偏差问题。最后,陈教授还分享了一个谷歌聊天机器人学坏的案例指出其核心是在互动中学坏,在数据中学坏所以人类提供的数据的质量非常重要。

讲座结束,同学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刘健老师代表全体师生对陈教授进行了感谢并作了总结性发言,认为此次讲座对促进新闻传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嘉宾小知识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常务副院长(正职),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兼教育部新闻传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曾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兼新闻系主任,国家社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及多项省部级课题,著有《媒体融合:策略与案例》《智能传播:理论、应用与治理》等,论文二百余篇。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大学优秀教师、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主要研究领域:传媒技术变迁、新闻传播史、媒介伦理。


图文:张原宇 郭潇雅 茶晓龙

排版:和云菲

审核:刘健

责编:柳盈莹





上一条:传媒学院举行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第二轮专家指导会 下一条:金话筒奖得主、我校人才引进教师张齐讲“未来传媒人的职业规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