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彝良县禾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彝良禾心)开展了寒假自我成长营。来自全国各地的14位志愿者老师分为“小草坝微阳队”和“向日葵小队”两队分别前往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柳溪乡两个站点,以儿童“自我管理”为核心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工作。
据悉,彝良禾心成立于2017年,服务覆盖7个乡镇,为当地“三留守”人员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并在乡村学前儿童托管教育和困境儿童资助陪伴方面为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补充。
从小作家到小“导演”
“原来你从未离去,默默守护在这里,无声无息,如影随形……”寒假自我成长营的最后一个晚上,老师组织开展了2025新春生日会暨文艺晚会。这群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龄阶段的志愿者老师和孩子围在篝火旁,一起唱着动画片熊出没的主题曲《你从未离去》。一个简单的音响,两个时不时会发出刺耳噪声的话筒,一块有裂缝的水泥地和刚刚从山里拉出来的柴,就是这群孩子的舞台,志愿者老师们手电筒发出的微光就是聚光灯。

篝火生日会暨文艺晚会上,大家围着圈圈打跳
晚会上,一个特别的节目——情景短剧《搁剑》受到好评。站在讲台上鞠躬谢幕的小女孩是这部短剧的“导演”和“编剧”,小草坝镇五年级的学生春美。
春美自幼热爱文学,是一个十足的“文学迷”,每当有灵感,她就会把创作出来的诗歌写在彝良禾心机构赠送的黑皮笔记本上,五年级的她像作家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诗集册”。

春美的诗
“老师,我长大以后想当一名作家。”在“目标管理”课程上,这个平日寡言的女孩,说出了自己的梦想,下课之后,她还给志愿者老师们看了自己原创的小说《搁剑》。来自武汉从事药理行业的张俊萍老师看完她的小说之后,问她:“要不要试着做一个导演?”
“导演?我行吗?”一开始,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春美犹豫不决,但在志愿者团队的鼓励下,她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当天下午,她开始以小说为基础编写剧本。剧本和导演确定了,那主角谁来演呢?张俊萍老师马上就想到了表现力很强的曹宇航老师和赵心彬老师。他们分别扮演主角“萧宴雪”和“蔺行舟”,助力剧本演出。
刚开始排练时,春美手里捏着自己用钢笔手写、好些地方涂着墨团的剧本,有点紧张,说话的时候有点磕巴,跟老师们保持着距离。后来张俊萍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走到她的身边,弯下腰对她说:“导演,有啥不行的直接说出来,我是你的副导,我来帮你镇场子!”主演的两位老师也用夸张的表演、假装忘词等方式帮助春美放松下来。
转折发生在第二次排练。混乱的打斗戏中,春美突然走到“蔺行舟”身边,拉住他的衣袖,带着他走到了自己本来的位置,对他说:“赵老师,你站错啦!你的位置在这里。”她踮着脚,亲身上阵,演示这一段的走位:“萧宴雪是突然闪到了这里,然后蔺行舟把刀指向他,才开始打斗的。蔺行舟最后刺向萧宴雪的时候才受的伤。”
刚开始排练到受伤吐血这一幕时,张俊萍老师灵机一动,拿出橙汁倒在杯子里,让“萧宴雪”偷偷喝下,当“萧宴雪”吐出橙黄色还带着橙子果粒的“血”时,春美和老师们、围观的同学们笑作一团。后来每次“萧宴雪”吐出带果粒的“假血”时,春美总是忍不住笑,有时是跟身边的老师一起大笑,有时是一个人偷笑。
在演出的最后,张俊萍老师介绍了所有的演职人员,她站在讲台上骄傲地说:“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总导演,春美!”春美在掌声雷动中回头看了一眼老师们,老师们纷纷回以鼓励,她坚定地走上讲台,深深地鞠了一躬。

春美跟她两位主角的合照
“春美是一名困境儿童,她是一个很腼腆内向的姑娘,我们刚开始接触她的时候,她几乎是不讲话的,后来她跟我们熟悉之后才发现她的创作天赋。”彝良禾心的社工沈伟介绍。从腼腆到坚定,从内向到自信展示自己,春美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她的变化也让志愿者团队和彝良禾心机构非常欣慰。彝良禾心非常支持春美的爱好和梦想,答应春美,等她初中毕业,就给她出一本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诗集册。
从黑色笔记本到个人诗集,从涂改墨团到掌控全局的导演,春美在舞台灯光下拥有了属于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梦想在闪闪发光,自信在破壳而出。彝良禾心想要看到的,就是改变,像春美这样的变化。在这里,他们希望每个孩子的天赋都可以被看见,彝良所有的困境儿童都有破茧成蝶的可能。
远道而来的“张妈妈”
“支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但是总是没有时间,这次正好卡在招募的最大年龄线,正好来到了彝良禾心,真的是一种缘分。”50岁的张俊萍跨越一千多公里,坐上高铁,从武汉抵达彝良时说。她这次来到彝良,代表公司,带来了衣服、台灯、维生素等各种礼物。到达站点的第一天下午,她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清点晚上要发给孩子们的捐赠物资,对照着孩子们的姓名和信息,写好对应的码数。
这不是张俊萍第一次做公益。正因为她丰富的人生经历,年龄好像从来不是她的限制,反而是岁月给她的礼物。做好一切物资发放准备工作之后,她又回到了办公室,作为小草坝站支教队的队长,她需要准备晚上见面会的主持稿。“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张俊萍,你们也可以叫我张妈妈。”这是见面会上她说的话。
在来之前,彝良禾心机构成员介绍了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张妈妈得知之后,只说了两个字:“揪心”。她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伤痛。“我们其实知道短短的十天时间,没有办法完全改变这群孩子,但是只要这十天,我们能陪伴,多少教会孩子们一些东西,能够对他们产生一点影响,这就够了。”张俊萍老师如是说。
支教第三天,厨房里飘出饺子香。来自内蒙古的赵心彬老师因为水土不服,每天吃得都很少,张妈妈听说了这个情况,就跟志愿队老师们商量着买上食材,给大家包顿饺子吃。张妈妈带着会包饺子的五位志愿者,用20斤面粉和几斤肉馅包了400多个饺子。孩子们端着热气腾腾的饭盒,教室里“好吃”的喊声此起彼伏。

志愿队老师们包的饺子
课后,张妈妈和志愿者老师们还给每个孩子都洗了头。办公室里,一台小小的吹风机,几个孩子乖乖在烤火炉面前等待;办公室外,一个孩子一盆水,老师们一盆一盆把水轻轻倒在孩子头上,抹洗发露,擦头……山中天气也识相,一连几天的雾气消散,暖阳照射下来,洗完头的孩子们脸红扑扑的。

志愿队老师正在帮孩子们洗头
第一次看到春美的小说,张妈妈说:“虽然春美的文笔很稚嫩,但是有场景、有人物对话、有人物内心活动,这是很可贵的。”为了充分挖掘春美的天赋,张妈妈突发奇想,跟春美说把小说的第一章排一个情景剧。张妈妈带着春美,一步步走,先告诉她剧本的大概要素,让她先把小说改成剧本,再进行下一步的规划。
“要给愿意参加的孩子机会。”对于其他配角,张妈妈争取让更多孩子加入进来,让他们都有参与感。张妈妈观察到了几个会画画,懂手工的孩子,就让他们一起制作舞台道具。物资不丰富,就用白床单和黑床单做了披风,用出门采的野花野草包扎做了花束,用桃花、荷花、菊花、梅花代表一年四季的轮回,用蒲公英做出雪的效果。
“他们真的变化很大。”生日会前一个总结大会上,张妈妈说。在这十天,张妈妈看到了春美的成长,看到了孩子们的爱好和天赋。支援队成员也看见了叛逆保护壳下那个渴望被注意到的灵魂,看到了敏感内心中渴望被触碰的那一角,看到了他们更多的情绪,和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应该有的动态。
成长营结束大家准备返程时,在等车时,春美静静地扑在张妈妈的怀里,张妈妈温柔地拍拍春美的头,眼里是依稀的泪光。过了一会儿,春美依次拥抱了每一位志愿者老师,眼眶红红的。车来了,孩子们上车后从大巴车上探下身跟志愿者老师们说再见,一句句带着哭腔的老师再见,打破了志愿队老师们的心理防线。说好的离开时要微笑,真正离别时却早已泪眼朦胧。
车开了,张妈妈转过身去,摘下了眼镜,一向稳重的她,用纸巾擦拭脸上的泪水。

“张妈妈”在生日会上为孩子们欢呼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爱与希望的双向奔赴。志愿者老师的返程车上,老师们安静地看向窗外连绵起伏的山脉,眼泪却止不住地流。窗外,云雾又渐渐聚拢,但他们都知道,在这群孩子心里,已有种子在悄悄发芽。乌蒙山上的微光仍在继续闪烁,从未离去。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供稿人:李颖钰
指导老师:刘靖轩
排版:玉温囡
一审:刘靖轩
二审:任利
三审:毛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