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归巢,筑梦桑梓|2025年传媒学子返乡纪实

2025年03月12日  浏览次数:

2025年寒假,我院积极响应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组织31名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学子们满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基层一线,以实干书写青春华章,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乡村振兴、社区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从基层治理到媒体实践,从文化传播到公益志愿,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家乡的实际行动。他们深入乡村,走进社区,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实践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在实践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拓宽了视野,更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他们或参与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或投身文化宣传,展现家乡独特魅力;或开展公益服务,传递温暖与关爱。每一份努力,都是青春最美的注脚;每一次奉献,都是实践最深刻的升华。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实践故事,感受这份青春的温暖与力量,聆听他们用行动书写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调研,探索产业振兴之路(22新闻A万宇琳)

2025年寒假,我有幸作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一员,参与了云南怒江地区的实践活动。与来自各校的优秀队员们一同深入潞江镇、芒旦村,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乡村振兴实践工作。我们聚焦产业调研、文化挖掘、校园宣讲等核心内容,通过扎实的走访与实践,全面了解当地的发展需求与潜力。

在实践中,我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宣传工作,编写并发布了11篇公众号,累计浏览量突破3000+,为传播乡村振兴理念贡献了一份力量。这些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多维度的系统工程,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命题,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课题。只有将产业发展与文化振兴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无比自豪与充实。这段实践经历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更让我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充满信心。未来,我将持续关注乡村建设,用新闻的力量记录乡村振兴的点滴进步,以青年担当助力乡村的蓬勃发展,为家乡的美好未来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从课堂到家乡,镜头记录双向温暖(22新闻A黄钦)

2025年寒假,我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加入曲靖市麒麟区团委,担任“返家乡”社会实践系列宣传视频的策划、拍摄与剪辑工作。这段实践经历,让我以青年视角深入探索家乡发展脉络,用镜头记录返乡学子的奋斗故事,亲身感受到“青年与家乡双向奔赴”的深刻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我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策划并制作了系列宣传视频,通过生动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家乡发展的新亮点与返乡学子投身基层的奉献精神。每一帧画面、每一段剪辑,都凝聚着我对家乡的热爱与对青年责任的理解。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提升了视频制作与传播的专业能力,更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服务家乡的信念与决心。

未来,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以青年之声传播麒麟发展新貌,用创新思维为家乡建设注入新活力。无论是用影像记录家乡变迁,还是以实际行动助力基层发展,我都将全力以赴,让青春在“返家乡”的实践中绽放更加亮丽的光彩,为家乡的美好未来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支教时光,见证梦想破土生长(23新闻A李颖钰)

2025年寒假,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彝良支教活动,深入了解了当地困境儿童的现状。通过与当地老师的交流,我深刻感受到这些孩子们面临的艰难处境,也更加意识到支教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的重大性。在这段实践中,我陪伴孩子们阅读、绘画和运动,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勇敢追逐梦想。每一个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都让我看到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和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乡村的孩子们不仅需要获取知识,更需要外界的关爱与支持,需要有人为他们点亮前行的灯塔。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公益活动的信念,也更加理解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

与此同时,扎根社区的实践也让我触摸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每一个基层工作者的付出与坚守。这段经历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

未来,我希望继续参与公益活动,为更多孩子送去知识与希望,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无论是支教,还是投身基层治理,我都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更多孩子看到梦想的光,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温暖与活力!

扎根社区,触摸基层治理的温度(23新闻A高菁)

"返家乡"志愿服务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基层治理的新窗口。在曲靖市麒麟区方家园社区45天的实践经历中,从基础的消防设备检查到复杂的民生问题处理,我深刻领会到"为人民服务"的丰富内涵,亲身体会到基层工作的细致与温度。

期间,我走访了110余家商铺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协助20余位高龄老人完成补贴认证,接听处理了30余条群众诉求,努力实现精准化服务。作为青年志愿者,我们坚持将规范化标准与“有温度”服务相结合,着力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青春力量。通过走访核查、系统录入、个案处理等具体工作,我不仅掌握了基层治理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更领悟到"治理"二字背后的人情温度与责任担当。

45天的点点滴滴,让我深刻认识到志愿精神不应停留在某个阶段或特定场合,而应成为贯穿人生的一种态度与追求。未来,无论在何方,我都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将服务他人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努力在各自岗位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成果汇聚,见证乡村蜕变的力量(22新闻A王娅南)

202525日至15日,我作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一员,参与了在云南福贡的实践活动。这是一段充实而意义非凡的经历,我们在宣传、调研、视频制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共制作发布了48篇公众号文章、4篇小红书以及10篇深度文稿,以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讲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的发展与变化。

在实践中,我们深入调研了老姆登村、民宿酒店等地,为助力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我参与剪辑的VLOG生动记录了实践的点滴,并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展现了乡村的魅力与潜力。此外,我们还计划深入研究草果产业链、生态茶园、民族文化IP等方向,为乡村振兴探索更多可能。

这段实践是我们与“返家乡”的动人篇章,每一个故事里都饱含着青春的热忱与担当。我们不仅用脚步丈量了乡村的土地,更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循着前辈的足迹,踊跃投身到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浪潮中,成为“返家乡”实践的中坚力量。

我也会带着在实践中的所学所思,继续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以青春之力,书写时代华章,为家乡的美好未来贡献不竭动力!

文字/图片:万宇琳 黄钦 李颖钰 高菁 王娅南

排版:丁文越

一审:谢飞

二审:任利

三审:毛志荣


上一条:深化校媒合作,共育融媒新力量|传媒学院赴大理开展调研交流 下一条:喜报|我院师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云南省省级决赛中斩获佳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