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展人:赵枝琳 毛志荣 肖青 冯晓华
文字:尧十
编辑:冯颖 邓迪 陆雪
序言
院长寄语:
写在数字展览之前,给我们从零开始学习,到结课之时留下你们专属之美的155位学子。
—— 传媒学院院长:赵枝琳
当你的指尖划过屏幕,是否想过那些跳动的像素,原是一粒粒光的舍利?

(摄影作者:24广编B白后琼)

(摄影作者:24广编B 韦博仪)

(摄影作者:22播音 潘佳玉 )

(摄影作者:22播音 翟俪雯)
在数码洪流冲刷一切的年代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4编导系、语言系的学子
选择以镜头为镐 在0与1的矿脉中掘取光的化石
这里没有暗房的硫磺味
却有存储卡里沉睡的晨昏

(摄影作者:22播音 李平)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李永杰)

(摄影作者:24广编B 刘纯妤)

(摄影作者:24广编B 刘源 )

(摄影作者:24广编B 伍镜蓉)


(摄影作者:24广编B 喻佳冉)

(摄影作者:24广编B 赵艺博)

(摄影作者:24广编B 者婷婷)

(摄影作者:24广编B 王舒涵)

(摄影作者:24广编B 喻佳冉)
无需银盐的化学反应
CMOS传感器已替创作者们
尝尽冬季红枫、夕阳、花朵的绝美
大地风霜的咸涩
人世界的动人烟火
潜藏在人像背后的情绪、思想与秘密
......

(摄影作者:22播音 胡姣)

(摄影作者:22播音李铮)

(摄影作者:22播音 刘蕴菲)

(摄影作者:22播音 索玉婵)

(摄影作者:24广编B 周航宇)

(摄影作者:24广编B 周航羽)

(摄影作者:22播音 孙艺萌)
院长寄语:
这里每一帧被像素锁定的风景,都在等待与你眼底的微光共振。毕竟在海拔1891米的高原之上,连数据都有了呼吸的重量——那些被年轻身体焐热的存储卡,那些被冻僵手指反复擦拭的镜头,正在证明:最动人的风景,永远诞生于技术与心跳的夹角之间..........
——传媒学院院长:赵枝琳
摄影展分为三个部分
01光影秘境中的春城诗篇
02青春瞳孔与人物的碰撞
03烟火褶皱里的昆明叙事
第一部分
光影秘境中的春城诗篇
——学子创作的风景图片作品

(摄影作者:24广编A 张淙尹)
在学子创作的专属风景里
无数个色块正在重组昆明春城的冬季
那些曾以数字编码形式沉睡在存储卡里的光影
此刻在一幅幅图片中舒展筋骨
像被晨露吻醒的樱花
在二进制数码河流中次第绽放

(摄影作者:22播音 周婷婷)

(摄影作者:24广编B 陈柯宁)

(摄影作者:24广编B 白后琼)

(摄影作者:24广编A 李灵美)

(摄影作者:24广编B 陈果)

(摄影作者:24广编B 韦博仪)

(摄影作者:22播音 苏昕)

(摄影作者:22播音 李洁漪)

(摄影作者:22播音 戴筱纯)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李杨)

(摄影作者:24广编A 者婷婷)
在学子们的瞳眸里
每道叶脉、花蕊、树枝
......
都成了光的甬道
逆光拍摄时险些溢出的高光区域
在图片里显露出琥珀色的层次

(摄影作者:22播音 李平)

(摄影作者:22播音 舒麒钦)

(摄影作者:22播音 邓子豪)

(摄影作者:24广编B 卓福樱)

(摄影作者:24广编A 董彦怜)

(摄影作者:24广编A 李爽)

(摄影作者:22播音 舒麒钦)

(摄影作者:22播音 舒麒钦)

(摄影作者:24广编B 陈漫)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李煜彤)

(摄影作者:24广编A 王梓萱)

(摄影作者:24广编A 刘嘉悦)

(摄影作者:24广编B 翟显欢)

(摄影作者:24广编B 罗昇)

(摄影作者:22播音 杨芷妍)

(摄影作者:24广编B 刘源)

(摄影作者:24广编B 刘源)

(摄影作者:24广编B 陈漫)

(摄影作者:24广编B 陈柯宁)

(摄影作者:24广编B 陈柯宁)

(摄影作者:24广编A 袁晨)

(摄影作者:24广编A 陈怡容)

(摄影作者:24广编A 杨懿偲)

(摄影作者:24广编A 王玙晗)

(摄影作者:22播音 张志安)

(摄影作者:24广编A李西希)

(摄影作者:24广编A 王梓萱)

(摄影作者:24广编A 徐妍珏)

(摄影作者:24广编A 王婧桦)
这让人想起史蒂夫·麦凯瑞对色彩饱和度的控制哲学
他在后期软件中像调配香水般平衡色阶
而年轻人正在用学习到的白平衡、感光度、锐度
修补被寒风惊扰的枫叶边缘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李永杰)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杨馥宇)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李永杰)

(摄影作者:24广编A 罗兮婕)

(摄影作者:24广编B 闫科桦)

(摄影作者:24广编A 王清琳)

(摄影作者:24广编B 张和蓉)
学子们的北潭水鸟组照
让人看见当代手机摄影的魔法
华为P60的“长焦”
将数米外枝头上的小鸟羽冠纤毫毕现
专业模式下的堆栈技术
让水面波纹既保留丝绸质感
又凝固住某个涟漪绽开的决定性瞬间
.......

(摄影作者:24广编B 王舒涵)

(摄影作者:24广编B 陈果)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杨睿熙)

(摄影作者:24广编B 周航羽)

(摄影作者:24广编B 陈果)

(摄影作者:22播音 杨芷妍)


(摄影作者:24广编B 浦语嫣)

(摄影作者:24广编A 袁晨)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李杨)

(摄影作者:24广编B 王朝娟)

(摄影作者:24广编B 者婷婷)



(摄影作者:24广编B 王舒涵)
这些来自编导系和语言系的年轻人
曾经在滇池畔零下三度的黎明里反复擦拭镜头
只为捕捉他们心中专属的醉美一刻

(摄影作者:24广编A 陈欣洁)

(摄影作者:22播音 苗艳)

(摄影作者:24广编A 刘婷婷)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李子润)
当语言系学生用诗歌分行的节奏调整“井字型”构图
当编导系学生以电影调色思维处理饱和度、对比度、HDR参数
CMOS传感器正在记录他们睫毛上的霜花
那些被专业热情呵化的冰晶
最终都成了照片信息里独特的元数据

(摄影作者:22播音 胡姣)

(摄影作者:22播音 晏紫蔼)

(摄影作者:24广编B 卞靓晗)

(摄影作者:24广编A 李永鑫)

(摄影作者:24广编B 刘纯妤)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杨睿熙)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杨芷妍)

(摄影作者:24广编B 吴嘉曼)

(摄影作者:24广编B 王朝娟)

(摄影作者:24广编B 曹颖)

(摄影作者:22播音 严璇)

(摄影作者:24广编A 高丹妮)

(摄影作者:24广编A 李西希)

(摄影作者:24广编B 白后琼)

(摄影作者:24广编B 刘源)

(摄影作者:24广编B 林静)

(摄影作者:22播音 李铮)

(摄影作者:24广编A 李西希)

(摄影作者:22播音 聂莲莲)

(摄影作者:24广编A 刘顺莉)

(摄影作者:24广编A 王婧桦)
他们在暮色中捕捉到微妙的光线渐变
而拍摄花絮里颤抖的取景框
意外记录了更动人的故事
在等待路灯亮起的瞬间
让暖黄光晕与晚霞的玫红
在光影枝头完成色彩的和弦
......

(摄影作者:24广编B 罗婷婷)

(摄影作者:22播音 郭丽花)

(摄影作者:22播音 李平)

(摄影作者:24广编A李依然)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李煜彤)

(摄影作者:24广编B 蒋沁蕊)

(摄影作者:24广编B 蒋沁蕊)

(摄影作者:24广编A 朱然)

(摄影作者:24广编A 周德江)

(摄影作者:24广编A 李永鑫)

(摄影作者:22播音 郑海璐)

(摄影作者:24广编A 陈怡容)
在昆明海拔1891米的蓝调时刻里
年轻人们用电子快门编织出新的经纬
那些千分之一秒的极速凝固
是霜花在镜头前保持六边形完美的最后时限
是红嘴鸥振翅时翼尖划出的空气动力学曲线
......

(摄影作者:24广编A 李爽)

(摄影作者:22播音 贺婉婷)

(摄影作者:24广编B 秦晴)

(摄影作者:24广编A 万嵩林 )

(摄影作者:24广编B 翟显欢)

(摄影作者:24广编B 王涵)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杨馥宇)
那些曾在冬季冷风里闪烁的手机屏幕
那些为寻找完美角度而沾满草屑的羽绒服
此刻都化作了展览里的蒙太奇

(摄影作者:22播音 贺婉婷)

(摄影作者:22播音 胡瑞钰)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李悦)

(摄影作者:24广编A 李依然)

(摄影作者:24广编B 林静)

(摄影作者:22播音 黄歆然)

(摄影作者:22播音 苗艳)

(摄影作者:22播音 戴苡晨)

(摄影作者:22播音 胡瑞珏)

(摄影作者:22播音 赵宇航)

(摄影作者:24广编A 达瓦泽仁)

(摄影作者:24广编A 吴雨欣)

(摄影作者:24广编A 闫科桦)

(摄影作者:24广编B 杨睿熙)

(摄影作者:24广编B 陶丹妮)

(摄影作者:24广编B 喻佳冉)
当春城的纬度与数字时代的感光元件相遇
所有的参数设置都成了青春的光学公式
在噪点与纯净之间
在过曝与细节之间
年轻的眼睛永远选择追逐光的极限
.......

(摄影作者:22播音 郑柯燃)

(摄影作者:24播音 倪菲阳)

(摄影作者:24广编A 陈欣洁)

(摄影作者:24广编A 何祖景)


(摄影作者:24广编A 鲁庆渝)

(摄影作者:24广编A 王曦瑶)

(摄影作者:24广编A 刘婷婷)

(摄影作者:24广编B 罗昇)

(摄影作者:24广编A 董彦伶)
晓华老师点评:
你们证明了数码摄影的温暖不在于银盐结晶,而在于瞳孔后的心跳。
一审:覃榕
二审:肖青
三审:毛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