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华文脉 书香浸润心田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开展“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

2025年04月24日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等八部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号召,在4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云南师范大学)联合传媒学院师生,以“赓续中华文脉 书香浸润心田”为主题,开展“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活动以西南联大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为精神内核,通过西南联大书信阅读与经典诵读,引导青年学子在书香中感悟历史使命,传承精神薪火。

云南师范大学不仅是西南联大在昆遗脉,更是西南联大精神传承的践行者。西南联大诞生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云南师范大学学子在校园翻开承载联大历史的书籍,书声琅琅,与历史烽火中的读书声遥相呼应,奏响出一曲跨越时空的精神长歌。

书信中的家国情怀:对话烽火年代的文人风骨

青年学子们朗读云南师范大学教师龙美光所著《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这部书信录收录了闻一多、华罗庚、沈从文等多位西南联大教授200余封珍贵书信,从教书育人、学术、生活等多维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师生在抗战烽火中“读书报国”的精神风貌。这些书信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刚毅坚卓”联大精神的缩影。正如书中所述:“联大在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却‘了不得’”。

1938年闻一多致信顾敏琇节选

朗读者:宋琛、王一博

一樵兄:

承嘱之事,盛意可感。惟是弟之所知,仅国学中某一部分,兹事体大,万建胜任。且累年所蓄著述之志,恨不得早日实现。近甫得机会,恐稍纵即逝,将使半生勤劳,一无所成,亦可惜也。老友中惟我辈数人,不甘自弃,时以事业相砥砺,弟个人得兄之鼓励尤多,每用自庆。但我辈做事,亦不必聚在一处,苟各自努力,认清方向,迈进不已,要当殊途同归也。平时渴望朋好中人登台,一旦实现,复嫌帮忙人太少,自不免令兄失望。然上述弟于此事力不胜任一层,亦是实话,然则直谓我辈中无人才可耳。思念至此,不胜浩叹。今晚仍决赴湘,以后若有其他适当机会,再图效力。惟学校亦是一地盘,仍望兄时时留意,使之充实,庶得与兄方相呼应耳。书此敬候

大安

弟多上

一月廿六日

1950年华罗庚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节选

朗读者:柳佳杰、王梓旭

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但也许有朋友说:“我年纪还轻,不妨在此稍待。”但我说:“这也不必。”朋友们,我们都在有为之年,如果我们迟早要回去,何不早回去,把我们的精力都用之于有用之所呢?

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朋友们!语重心长,今年在我们首都北京见面吧!

19502月,归国途中

1939年沈从文家书节选

朗读者:柳佳杰、黄云鹰

此间离昆四十里旗池边上有一呈贡县,地方风景不俗,兆和因客乡下消静,已于日前带孩子小虎下乡,总之,他对于呈贡的乡居所在,是极满意的。自19437月沈从文正式担任师范学院国文学系教授起,为了更好兼顾赖以谋生的教职,沈从文就开始了每周三天在城里,其他时间在呈贡龙街乡下的生活。龙街杨家大院的乡居之所则从19396月延续至19448月之前,此后至19461月则一直住于呈贡滇越铁路车站附近的桃源新村第8栋和第12栋。

经典诵读中的时代担当:以时光之问叩响青春使命

青年学子集体诵读了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这篇创作于1922年的作品,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之问,叩击着青年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学生们在诵读中深刻感悟到,朱自清笔下“头涔涔而泪潸潸”的时光焦虑,与西南联大师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紧迫感一脉相承——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徘徊”中的觉醒,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今天的时代青年更需以书为舟,在阅读中厚植家国情怀,在传承中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

《匆匆》——朱自清

诵读者:宋琛、王一博、柳佳杰、黄云鹰、王梓旭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此次读书日主题活动,青年学子们以声传情,以文载道,以独特的方式架起了历史与现实的桥梁,那些泛黄信笺上跃动的家国情怀,那些经典篇章中流淌的人文精神,都将化作青年学子前行的力量。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正如西南联大校歌所唱:“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铭记这份精神遗产,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让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字:杨洋

图片:赵艳梅

排版:玉温囡

一审:肖青

二审:任利

三审:赵枝琳

上一条:问道顶尖高校 对话头部企业——我院开展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调研活动 下一条:球场淬炼青春,热爱永不言败——传媒学院篮球队 “三好杯” 征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