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传播•国际”学术工作坊|第六讲 何明教授《何为边疆》

2023年12月25日  浏览次数:

12月21日,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于呈贡校区开展“边疆•传播•国际”学术工作坊系列讲座第六讲《何谓边疆》于明德五号楼434报告厅开展。本次讲座特邀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何明教授担任主讲人,传媒学院柳盈莹副教授担任主持人。

首先,何明教授对边陲、边界、疆界、边境等词语,进行细致解读,向听众介绍了“边疆”在不同语境中的多重含义。随后,何明教授通过对中国与印度、不丹、缅甸等接壤国家的边境现状分析,指出对“边疆”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尤其是历时性差异和空间性差异。同时,何明教授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俄罗斯、法国革命、古代中国为例,强调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历史原因也是影响当代边境界线划分的重要因素。在谈及古代中国版图变化时,何明教授引用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中的描述,将唐代到南宋版图缩小的过程比作从大床换到草床的过程,生动地向同学们解释了边疆的历时性差异以及边界变化研究的趣味性。随后何明教授通过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案例和自己到福建实地走访看到老房子的经历,对陆疆、水疆、底土、空疆的概念进行了阐释,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讲述国家与国家的区隔与跨国流动的限制问题时,何明教授通过对缅甸、俄罗斯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进行举例,说明“边境”也是国家与国家间的区隔,并表示现代国家边境的划分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密不可分。何明教授表示“国家与国家之间一个关系,往往决定着边境是什么样边境特征”并且,“边疆的概念其实是要在一个关系中,从诸多的行动者的关系与认知去理解”。通过何明教授的讲授,同学们认识到要理解“边疆”的概念,可以从时空杂糅性、文化异质性、博弈常态化、人群中的“他性”、认同选择性、阻隔与连接并存性等方面深入。最后何明教授总结到,认识和理解“边境”这个概念需要从“外、内、时”三个角度出发。“外”是指要考量国家之间的关系,“内”是指要考虑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时”是指要参考管理模式的变化。何明教授强调,在做边疆研究时,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弄清楚是在什么样的意义和维度上定义“边疆”。

浓厚的学术氛围洋溢在讲座教室里。在提问环节,何明教授针对同学和老师们提出的“淡化边疆和引入边境问题”、“边疆民族和少数民族名词界定问题”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解答。经过何明教授的讲解,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关于“边疆”问题的衍生学问,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讲座结束后,柳盈莹老师再次感谢何明教授的到来。总结本次讲座不仅为同学们展现了一场从文化到哲学,从民族学到人类学的精彩学术讨论,更为本院新闻学研究跨学科领域开拓了新视野。同时,何明教授作为一位跨学科研究者,也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国内一流学者的风采。

字:张净怡

图片:张云琦 张宇青

指导老师:王琳

一审:柳盈莹

二审:陆双梅

三审:魏红


上一条:喜报|云南师范大学参加云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最终结果出炉 下一条:“边疆•传播•国际”学术工作坊|第五讲 杨洪林教授《让意义停留的技术:一种可能的仪式理论与方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