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西安、成都校企共谋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新路径

2025年04月19日  浏览次数:

413日至15日,为做好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传媒学院院长赵枝琳带队,率新闻学专业骨干教师一行赴西安、成都校企调研交流,探讨以AI赋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新趋势,共谋“技术破局、视野破圈”的育人新思路。

西安元宇宙数字中心:激发兴趣与项目驱动的传媒人才培养思路

为了解元宇宙技术产业的前沿动态,实现传媒人才培养中科技、文化与创意的深度融合,413日下午,传媒学院调研团队走进西安元宇宙数字中心,亲身体验LBE沉浸式项目从月球出发——寻找记忆的宫殿,并就技术融合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路展开交流。

陕西科技大学艺术与科技系主任、中央美院数字中心特聘教授张伟迪介绍,西安元宇宙数字中心是陕西科技大学设计学科服务陕西万亿级文旅产业的成果,不仅推动了陕西数字文旅创新,也为传媒、艺术类学生提供了前沿技术、地方文化与优质创意融合、碰撞的实践平台。他强调,在项目落地与人才培养双线并行的过程中,项目制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团队合作、融媒运用等多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传播技术和传媒产业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应重视产教结合,彻底实现人才、技术、平台等关键要素的全面打通与深度融合。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传媒人才的国际传播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传媒人才的时代使命。结合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培养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化传媒人才成为云南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414日上午,调研团队与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共聚一堂,围绕国际化传媒人才培养、AI赋能新闻传播教育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鹏教授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和科研状况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发展概况。聚焦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的培养,李鹏指出,学院结合西安的地理区位条件,以“国际化”和“实践化”双轮驱动,形成了以中亚为主、兼顾西亚南亚东南亚传播的办学方向。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运用外国语大学的优势,与外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协同培养具有国际新闻编译、采访、写作等能力的跨学科传媒人才。同时,响应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成功推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的特色培养模式。而面对数智技术发展下的新闻教育转型,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积极引进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开设计算传播、智能传播等课程,助力学生拥抱新技术,推动人才培养升级。学院立足区位优势、打通校内跨学科合作、设立卓越班、重视人才技术背景等系列办学思路,为我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经验。

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艾门韦思成都子公司:AI开启传媒教育新时代

随着AIGC对传媒领域的渗透,AI赋能已成为传媒行业和教育的“风口”。415日上午,我院调研人员前往上海艾门韦思集团成都子公司(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企业),与视频制作行业的AIGC专家共同交流前沿技术与传媒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

艾门韦思集团创始人黄楚杰从企业定位、主营业务、AIGC典型案例和校企、媒企合作尝试等方面介绍了集团概况。艾门韦思创立于AI技术崛起的2023年。团队抓住AI赋能视频内容创新表达的潜力,通过深耕“AIGC+”微短剧、广告、文旅宣传以及AIGC技术培训等垂直业务实现突围,并与央视两会报道、央视春晚、三得利、阿维塔等主流媒体和企业合作,以AIGC解决方案转型升级了传统内容制作。艾门韦思集团商务副总裁、成都子公司主理人朱文煦(IVY)认为,AI赋能本质是人才叠加buff(游戏术语:增益),虽然AI已从辅助工具演变为内容生产的基础设施,但底层逻辑仍需人把控。因此,既懂得传统的传媒创意设计,又能用AI传达创意的人才是行业需求所在,也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

睿意高攀文创集团:有创意、懂技术、能落地的传媒人才培养新方向

文创行业是技术、人才和产业化思路聚合的前沿,也是未来社会消费的新趋势。415日下午,学院调研团队来到本次调研考察的最后一站——睿意高攀文创集团,与集团总经理兼首席知识官杨培文、昆明和长沙子公司总经理陈明等集团代表深入交流传媒人才培养新生态的建构问题。

杨培文从文创行业的价值、困境和集团的破局方式介绍了睿意高攀的发展概况。为推动文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睿意高攀于2007年成立后探索出人才孵化、创意落地与文创生态的数字平台化治理相结合的文创产业化思路。发展过程中,既关注创意师个人能力的成长,也推动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目前,睿意高攀与支付宝、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打造了多个数字营销成功案例,并将AI融入创意实践,依托睿意AI工作平台提供高效率的创意内容,以科技重塑文化表达,为传统文创产业注入新生命力。面对传媒行业和教育变革,杨培文认为,传媒人才的发展可持续性源自创意能力、技术能力和营销思维的全面发力。此外,他还强调,社会化、职业化的态度和能力在传媒人才培养中亦不可缺。

此次考察交流,既是传媒学院做好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前期调研,也为我院与省外新闻传播院系、企业协同育人搭建了优质平台。赵枝琳院长表示,与高校、企业交流意在推动高校育人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进而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借助技术的前沿优势,探索出具有云师特色的“技术破局、视野破圈”的传媒人才培养思路。未来,传媒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培养符合时代趋势、行业需求的全媒型、创新型传播人才。

文字:熊梦琪

图片:孟伟 南墙 李斐

一审:杨明月

二审:范映雄

三审:赵枝琳

上一条:传媒学院赴杭调研传媒产业新业态 东西协作交流共育融媒人才 下一条:像素里,属于你们的世界(社会纪实类影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