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9月3日下午14时,由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办,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承办的“田野归来:国际传播的西南边疆实践”学术工作坊在传媒学院210会议室举行。开幕式由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毛志荣主持。
工作坊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刘利向师生介绍了本次云南调研之行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师元梅介绍了我校边疆研究成果和发展轨迹,传媒学院院长赵枝琳介绍了学院国际传播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成效与未来规划。
田野汇报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田野团队的5名成员在河口县调研基础上,针对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文化中介、跨境地区跨境消费、中越边境周边传播实践和中越跨境教育模式分别作了主题汇报。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田野团队5名成员就红河州面向越南的国际传播实践、滇缅公路文化传播情况、中尼友好关系建设情况、南亚东南亚水资源舆情和周边国家涉民族问题分别作了主题学术报告。
学术评议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崔乃文强调了田野材料的理论脉络梳理工作,她指出,总结内外部经验、探索国际传播规律、提升理论逻辑非常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景嘉伊认为,研究需围绕“国际传播”“西南边疆研究”“田野调研”三个关键词展开,提出国际传播可以探索“通道”“叙事”“人际交往”等创新路径,为边疆研究提供新思路。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陆双梅从新闻人做国际传播的议题、优势、方法出发,关注边疆学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联系,强调国际传播需回归研究对象本身。
学术总结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刘利以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现状为切入点,强调国际传播需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强调了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中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为两校师生推进学术成果落地提供实践性思路。
本次学术工作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推进边疆地区国际传播领域的科研教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文字、图片:王莉
排版:李依然
一审:王男
二审:陆双梅
三审:赵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