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传媒学院“红色经典润边疆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赴马关县非遗民族服饰产业园开展推普活动,面向非遗传承人开展普通话和直播技能教学。

在产业园内,民族服饰非遗传承人向团队介绍了非遗文化在马关县的发展历程。在随后的交流中,志愿团队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练习,鼓励非遗传承人们大胆开口说普通话。同时,团队还向他们传授直播技能,包括如何使用直播软件进行直播、如何与观众互动、如何推广自己的非遗产品等。非遗传承人们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纷纷表示要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直播宣传当地的非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马关县的民族服饰。


当地彝族非遗传承人杨妍表示,说不好普通话是自己在非遗推广中的阻碍之一。自己作为非遗传承人,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在直播中正确使用普通话而且熟练运用直播设备,这样家乡的非遗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播,这次的教学活动如同一场及时雨。蜡染非遗传承人骆玉梅老师向团队介绍了蜡染的历史文化,认为普通话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中十分重要,能将马关非遗文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与传播。
同时,志愿者还对前来产业园学习非遗文化的中小学生传授普通话知识,展示了《我们的青春》《嘎达梅林》等诗文诵读,并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使用普通话,成为小小推普志愿者。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将来为推广普通话和传承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结束时,志愿团队与非遗传承人们合影留念。此次推普活动不仅加深了志愿团队对马关县非遗文化的了解,也激发了非遗传承人们对普通话学习的热情,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志愿团队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所学知识,为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同时,他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字:张家瑄
图片:于泽熙
排版:高奎
一审:杨洋
二审:肖青
三审:赵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