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分论坛二|公共传播与媒体融合、智媒传播

2022年08月25日  浏览次数:

分论坛二在云南师范大学明德三号楼A栋210室进行,本场论坛由苏州大学副教授曹洵主持,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张国涛评议,14名专家学者围绕“公共传播与媒体融合、智媒传播”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讨。

1C825


A39A

(主持人:苏州大学副教授 曹洵)

C784

(评议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张国涛)


上半场,浙江大学研究员陈宏亮从高风险密码策略、网络诈骗信息暴露、风险感知群内差异和密码管理策略群内差异四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所展示论题的研究结论。安庆师范大学教授程忠良表示,要正确认识算法情境的两面性,构建立足于算法情境运用的新价值体系,算法技术与现实世界不能互相代替。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朱滨强调要根据人的特质来做信息设计和信息传播以及正念教育对人的健身和健心具有重要作用。中山大学副教授周如南探讨媒介融合时代如何生产“有意义”的网络小说,如何平衡网络文学的文学性与商业性,最终促进网络文学健康持续发展。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付莎莎提出传媒业需要在元宇宙这一空间环境中重构自身的价值、彰显其影响力和传播力,应坚持把客观性确立为行业发展的基调。

论坛略影:

100D5

(浙江大学研究员  陈宏亮)

(安庆师范大学教授  程忠良)

8B96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  朱滨)

1047C

(中山大学副教授  周如南)

A0BB

(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  付莎莎)


下半场,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范红霞提出,可通过鼓励不同专长的人才相互协作开发,打破平台区隔和技术壁垒,提高社会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周灵反观当下人们对元宇宙的热议和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语境下,科幻文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思想实验的场域、独特的视角和想象力表达的新空间。浙大城市学院讲师张雅楠提出,可通过“团综竞演、发差叙事、时空还原”等方式揭开主持人身份的前台和后台的幕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主持人的主导身份和超越主播身份的其他多样身份的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张薇表示,人机传播之下发现个体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意味着再造理性和主体性,助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协调发展,平衡技术与艺术、人与人工智能、个体性与公共性的关系。

论坛略影:

D86C

(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  范红霞)

A502

(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周灵)

 

14D68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张薇)


在发言人分享结束后,评议人张国涛从研究论题、研究结论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对发言人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议。张国涛老师评价陈宏亮针对老年人进行密码风险研究,程忠良针对“人—算法”进行边界问题分析,洪欣琳针对自我追踪App的介入研究用户自我管理实践的底层逻辑与运作机制以及朱滨的正念教育都围绕“人”这一主体开展研讨,是非常有研讨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同时,评议到付莎莎、周灵和杨茜关于元宇宙的论题是非常新颖的,但要考虑到当前元宇宙发展的形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次分论坛中,既有掌声不断也有激烈讨论,既有学术的研讨也有思维的碰撞,会场交流充分、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参会师生受益匪浅。



图文:罗志秋 李霞 郭潇雅

审核:杜忠锋




上一条:第四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分论坛三|公共传播的理论思辨与实践表征 下一条:第四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分论坛一|公共传播与突发事件危机及舆论引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