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分论坛三|公共传播的理论思辨与实践表征

2022年08月26日  浏览次数:

分论坛三在云南师范大学明德三号楼A栋307室开展,主题为“公共传播的理论思辨与实践表征”。论坛由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顾杨丽主持,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特聘首席编辑邓树明担任评议人,共有13位与会专家学者。

13EA4

74D49

(主持人: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 顾杨丽)

8FED1

(评议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特聘首席编辑 邓树明)


论坛上半场,中国计量大学教授周逢年以《城市即家:视觉认知中特色城市文化空间的共情场域建构》为题,阐述了特色城市文化空间的共情场域建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朱婧以《犹豫与行动:大学生新冠疫苗接种行为转变影响因素研究》为题,论述了学生群体为何会从不接种新冠疫苗走向接种及其中的转变影响因素;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赵若邑以《Z世代群体间的知识获取:基于B站知识类视频的科学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题,提出B站对Z世代群体间的知识获取有着重要作用;中山大学助理研究员钟艺琳以《公民参与经历对第三次分配的认知与态度的影响研究: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为题,提出该研究将基于公民过往参与经历和对第三次分配的认知,来参与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行为所有机制,为政策落实提供参考;平顶山学院副教授常民强从定性的角度来论述农村公共传播的建构,从三农问题引入,提出其对国家区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最后云南师范大学讲师刘火雄和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徐琳岚分别以《弘扬学术与传承文化:费孝通的新闻出版媒介实践考察》和《传播学视角下公厕文化对城市形象的影响》为题进行了分享。

6AE83

(中国计量大学教授 周逢年)

6D794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朱婧)

A846

(云南师范大学讲师 刘火雄)

下半场论坛以线上发言的方式开展。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马梅以王冰冰新闻VLOG的出圈报道为切入点,从流行文化的文化传播法则下论述了“央视出圈”的报道;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刘珺以《欲共情非客观?—新媒体环境下客观表达与共情传播“度”之平衡》为题,通过对两件新闻热点事件的分析,梳理新媒体环境下情感动员实践的叙事策略与共情逻辑;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所长韩春秒从农村网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者网络”圈层和农村网红经济助力城乡交往与乡村振兴的可能路径等方面展开论述;辽宁理工学院助教马一平和北京师范大学硕土研究生傅海鑫分别以《短视频平台中乡村景观的情境构建与资本收编》和《窗口与桥梁:元宇宙中个体数字形象的媒介价值与作用模式》为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国防大学博士研究生周晓锋分析了乌合麒麟画作中的图像和语言如何实现打破话语分离、传递信息的功能。

70B5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赵若邑)

A6BF

(中山大学助理研究员 钟艺琳)

 

92EEC

(平顶山学院副教授 常民强)

BA94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徐琳岚)

各位学者分享完之后,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特聘首席编辑邓树明对以上学者的分享进行评议,指出所有发言人的研究方向都比较切题且具有创新的部分,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的匹配度相适宜,总体而言都很优秀。不过部分文章出现逻辑断裂、切入点太大、文章理论引用过多导致文章深度欠缺等问题。至此,第四届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分论坛三圆满结束。



图文:杨海清 付悦婷 郭潇雅

审核:杜忠锋



上一条:第四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分论坛四|公共传播的中国叙事与对外话语构建 下一条:第四届中国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分论坛二|公共传播与媒体融合、智媒传播

关闭